首页

搜索 繁體
请收藏本站网址:seshuwu.com

第三十章(2 / 3)

这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可是这对英国说来却更加悲惨,历史家们对此却认识得特别迟缓。

德国参加这次战争毕竟丧失不了什么,英国则不然,在一九三九年它是世界头等强国。它尽管赢得了胜利,但战争的结果使它失去了环球帝国的称号,版图缩小到国内数岛。如果魔式袭击迫使它在一九四年就与德国媾和,那末帝国几乎肯定仍然属它所有,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认为进行英国战役的时刻竟会是它的“黄金时代”它的飞行员们表现得勇猛善战,与他们德国的异族兄弟一样。然而英国却放弃了与

一个新兴的大陆强国联合起来继续充当世界霸主的最后机会,反而与布尔什维克结盟去打垮这个强国——这个在欧洲足以对抗野蛮亚洲的最后堡垒。其结果使它沦为美国的一个衰老而虚弱的卫星国。

这一灾难是沉湎干空想的冒险家丘吉尔的唯一杰作。在此以前,人民还未曾授予他最高职位。丘吉尔认为自己扮演了圣乔治的角色,把世界从这条可怕的德国蛟龙口中拯救出来。对于宣传这个神话,他的文笔和口才是绰绰有余的。他自己也一直相信这一点。英国人也始终相信这一神话,以致失去他们的帝国,直到最后觉悟过来,才不再投票选他。

希特勒与英国

希特勒最不愿意与英国交战。我个人可以对此作证。但无此必要,因为他那本大肆夸张、自我宣扬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在一次参谋部的会议上看见了他的面孔,那天正好是英国从战略上对波兰提出疯狂保证的日子。九月三日,在总理府的走廊上,由于偶然的机会,我又看到了那张面孔。那一天,与里宾特洛甫的保证相反,英国开始进军了。那次我看到一张沮丧的面孔。如果不把阿道夫-希特勒这件事牢记在心,我们不可能理解一九四年所发生的事件,因为从战争开始直到结束,德国的战略、德国的

战术和德国的外交政策都无非是这个人物的个人意志的表现。

世界历史人物在登上舞台时还从来没有人如此明确地宣告过自己的目的和计划。比较起来,亚历山大、查理十二以

及拿破仑都不过是顺应时势,逢场作戏而已。希特勒却在我的奋斗中用煽动性的语言大言不惭地写到一旦他自己当权之后将要做的事;而他在统治的十二年中也确实照办了。他写道,德国政策的核心在于占领俄国领土。这一企图是第二次大战的关键,是德国军队的唯一目标。他还写道,在试图攻占俄国之前,必须首先打垮我们的世代仇敌法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谈到英国时,赞扬了这个民族的勇敢、传统的聪明智慧以及出色的帝国统治。他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老羞成怒,并将他的满腔怒火发泄到欧洲的犹太人身上,他认为英国的犹太人左右了丘吉尔缺乏理性的政策。希特勒几乎到自杀的最后一刻,还希望英国会醒悟过来,愿意按照唯一明智的办法安排世界,不致把半个世界让给布尔什维克,另一半让给拜金主义的美国,象现在我们必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这样。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鹰式袭击的失败,使我们来到英国海岸,面对着惊慌失措的英国,苦无结束战争的行动计划;征服英国的不现实的海狮计划,在作了精心考虑和代价高昂的准备之后,又全盘落空,其奥妙也在这里。总之,这次大举入侵没有成功,因为希特勒实在无意与英国交战,我们的军队也多少觉察到这一点。

空战

这次战役分为几个阶段。德国空军首先袭击船只,企图诱使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上空作战。英国皇家空军不愿意为保护船只而出击。戈林于是轰炸英国的战斗机基地。这样一来,英国战斗机被迫起飞。戈林在予以痛击之后,一方面由于希特勒的怂恿,另一方面也由于英国对我国平民的无理轰炸,便派遣轰炸机到瓦哈拉海去轰炸伦敦和其他重要城市,想借此激起人民废黜丘吉尔,提出媾和。希特勒七月十九日的演讲,尽管带着恫吓的口气,却提出了异常慷慨大度的条件。但这一切都徒劳无益,十月的雨和雾使天空罩上了层层灰幕。英国战役就此结束,甚至结束得很体面,英国元气大伤,但仍旧英勇地坚持下去。

多数军事作家因为我们在英国上空“战败”至今谴责戈林。这样就上了丘吉尔的圈套,轻信了丘吉尔捏造的关于德国空军被击败的神话。至于德国辉煌的空军只能打个平局,我认为应该由戈林负责。这里对于武装力量进行专横的政治控制,也和黄色方案里的情况一样,意味着指挥上的外行。

赫尔曼-戈林是个兼有好坏品质的复杂人物。他聪明,果断,在他堕落到挥霍无度以前,他曾具有推行最困难决策的铁石心肠。这都是他好的一面。然而他的虚荣心使他失去理智,他的固执和贪婪又使飞机的设计和生产停滞不前。直到斯佩尔上台以前,德国空军由于管理不善和地面供应不足受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